推動效益
政府於106年起推動前瞻計畫並編列第1至4期特別預算合計約7,697億元,推動期間透過積極盤點地方建設的需求,優先納入有助於區域平衡及聯合治理的跨縣市建設,以及過去投入不足、發展相對落後偏鄉地區的重要基礎設施。 此外,配合加速國家經濟轉型、區域融合與衡平發展,持續推動軌道交通,並大幅提升水資源、數位、綠能、產業、教育社福、原民及客家等基礎建設水準。
推動前瞻計畫之整體效益,涵蓋經濟、社會及環境等層面,以經濟層面為例,公共投資擴張可帶動資本存量累積,進而提升總要素生產力,厚植經濟成長潛能,整體施行效益包括:
前瞻計畫第1至3期特別預算投入,預估約創造15.6~17.1萬個工作機會。
在量化經濟效益方面,前瞻計畫第1期、第2期、第3期之經濟效益及第4期預估之經濟效益如下:
第1期及第2期已創造約10.1~11萬個工作機會;第4期特別預算投入後預估再增加6.9~7.5萬個工作需求。
前瞻計畫優先補助跨縣市建設及過去投入相對不足地區,實施自106年9月至110年底止,如以財力分級區分,以第五級人均獲配之經費(2.5萬元)最高,約為第一級投入規模的8.93倍。如區域分布,以離島地區人均獲配之經費(3.94萬元),約為北部地區的4.33倍。
水環境建設-烏溪鳥嘴潭人工湖
(水利署提供)
軌道建設-安坑輕軌
政府持續透過前瞻計畫投入重要基礎建設,布局產業未來發展所需,支持各部會及各縣市確實需要之建設,並優先推動有助於均衡區域發展及偏鄉公共建設,顯著提升我國整體交通、環境整備、數位、綠能及教育社福等基礎建設水準。
目前前瞻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約2,098億元,政府將延續均衡區域發展、強化偏鄉建設等計畫外,並針對5G、數位發展、AI、資安等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產業振興發展所需基礎建設等均將持續推動,並擴大數位轉型、環境永續及打造韌性國家等相關計畫經費。
前瞻計畫完成後,將有助國內經濟邁向包容永續的可持續成長發展之非量化的經濟效益,還包括透過軌道建設、城鄉建設,可建構更便捷完善之公共運輸系統,均衡區域發展;經由水環境建設、綠能建設,可提高因應氣候變遷的能力,促進環境永續發展;食安建設、因應少子化友善育兒空間的推動,均可提升國民生活品質;數位建設與人才培育,將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及科技創新,有助經濟長期發展。